慕尼黑 富森 與新天鵝堡 | Munich and Neuschwanstein
德國的巴伐利亞邦有著美麗的山脈、湖泊與眾多童話小鎮,它的首都慕尼黑除了是著名的啤酒節舉辦城市,更是許多旅人用來前往巴伐利亞其他名勝的基地,包括經典的富森小鎮與童話的樣板城堡 -新天鵝堡。
慕尼黑在巴伐利亞王國時期就是政治、藝術與文化的中心。然而在一戰德國戰敗後,統治巴伐利亞的Wittelsbach王朝被迫退位。統治者路德維希三世逃離慕尼黑後,共產的蘇維埃政權隨即成立。雖然後來共和政體再次恢復,但慕尼黑已經成了各方政客與政治團體的角力場,包含希特勒與納粹黨。
希特勒與納粹黨在慕尼黑發起了著名的啤酒館政變(Beer Hall Putsch),企圖推翻威瑪共和奪權。雖然政變失敗,希特勒入獄,但在法官的同情下,希特勒不但有舒適如套房的「牢室」,甚至還有一名秘書。希特勒在此於秘書的協助下完成了闡述他生平與政治理念的「我的奮鬥」一書。希特勒因為入獄在黨內的地位大為提高,納粹黨後來也在體制內奪權成功,把德國、歐洲乃至世界拖入戰火的深淵之中。在二戰的最後五年中,慕尼黑被盟軍大規模轟炸了71次,舊城區的建築九成都被摧毀,整個城市更是一半以上變成斷垣殘壁。
1949美國佔領軍離開後,慕尼黑隨即展開嚴謹的重建工程。整個城市在戰後迅速的復甦,創造了「經濟奇蹟」(Wirtschaftswunder)的黃金時期,更在1972年主辦了奧運。今日的慕尼黑除了是BMW、西門子與安聯等大企業的家之外,也是德國最富庶的城市之一,有秘密首都之稱,甚至被其他地區的德國人當成天龍國來看待。
慕尼黑有幾個著名的景點,除了上篇提到的慕尼黑王宮之外,還有瑪麗安廣場與新市政廳、特埃蒂納教堂、聖母教堂、英式花園與新天鵝堡主人路德維希二世的出生地寧芬堡等等。若對二戰歷史感興趣,也可以前往慕尼黑西北邊、納粹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 -達考集中營。
慕尼黑同時也是鐵路交通的樞紐,可以由此前往奧地利,或穿過阿爾卑斯山到義大利。但更多旅人會選擇前往風景如畫、童話氛圍濃郁的富森小鎮與新天鵝堡。
新天鵝堡建於1868年,是由當時的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下令興建。這位身高193公分、18歲就登基的國王是名符其實的高富帥,但卻終生未婚。雖然沒有廢弛國事,但他似乎更熱衷於藝術與建築。夾在普魯士與奧地利兩個大國之間的巴伐利亞王國,在普奧戰爭中與奧地利同一陣線卻不幸戰敗,除了割地賠款,更交出了軍隊的指揮權。之後更被迫支持普魯士國王登上德意志帝國的皇位,讓巴伐利亞完全失去獨立地位。
也許是因為失去國事的主導權,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似乎更加專注於興建他的夢想宮殿。他在幾乎是同時期內開始興建三座包含新天鵝堡的宮殿,耗費鉅資,幾乎到了掏空國庫的地步。1886年,巴伐利亞發生政變,路德維希二世從新天鵝堡被抓走,帶往慕尼黑南郊一處城堡軟禁,翌日被發現陳屍在附近的一座湖中。在他喪禮的六週後,新天鵝堡便對大眾開放,直至今日。這些城堡在當時也許看來揮霍,在今日卻為巴伐利亞帶來無限的觀光財。然而在新天鵝堡17年的建造期間,路德維希二世只在裡頭待了不到半年,而那時城堡只有三分之一的房間是完工的,令人不勝唏噓。
新天鵝堡看起來也許有些許中世紀城堡的風格,但其實它的歷史只和艾菲爾鐵塔相當,在建築史上算是當年輕的。整個城堡融合了歌德、巴洛克與拜占庭風格,後來更成為迪士尼城堡的樣板。
旅人到了新天鵝堡所在的山腳下後,可以選擇步行、搭乘馬車或接駁公車上山。我因為要拍攝新天鵝堡的晨景與夕景而在城堡旁訂了旅館,所以選擇了可以抵達瑪麗安吊橋的接駁公車。我住的旅館過去是由新天鵝堡興建時,一旁臨時搭建的房舍改建而來,舊名Zur Neuen Burg(現名Schlossrestaurant Neuschwanstein),它甚至有專屬與新天鵝堡連接的通道,提供房客前往城堡參觀。想要拍攝晨景夕景,或是單純享受沒有遊客喧鬧的新天鵝堡,很推薦投宿於此。
而前往城堡必經的富森小鎮,其實也頗值得稍加停留。因為遊客大多直接從火車站前往城堡,所以小鎮上並不會擠滿遊客。我當時為了要等義大利Dolomites山區的天氣轉好、道路開放,在富森住了幾日,很喜歡它悠閒的氣息與可愛的房舍。若是想安排一早參觀城堡避開遊客,但又想省一些住宿費用的話,建議前一天先住在富森,順道品嚐這個可愛小鎮。
更多我的旅行照片請參考IG: @wilhelmchangphotography